为建设高质量的幼小一体化基础教育,探索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研训机制,2023年2月7日至4月18日,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实验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项目组中山市的幼儿园及小学校骨干教师于开展了第二期幼小双向协同的专业共读会。共读会于每周周二晚通过“线下+线上”混合的形式开展,全程历时三个半月,共开展了十一期主题共读,邀请了市内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共33名作领读嘉宾,全市近8000余人次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参与了在线学习。
(一)理论+实践,幼小教师同频对话
语言教育与儿童读写素养的发展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真正推动儿童语言整体发展的“幼儿园—小学”一体化教育,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首创了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同读一本专业书籍的协同研训活动,并于2022年开展了第一期幼小教师的线上专业共读,取得了良好的研训效果,是倡导幼儿园和小学携手共研、启动全市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的破冰之举。
为了深化并拓展双向研训的机制,推动幼小衔接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2023年2月新学期伊始,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幼小读写衔接教育项目组紧锣密鼓地组织了第二期幼小教师专业共读系列活动。本次共读基于《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内容框架,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结对共读,旨在通过每场共读的幼小教师“领读嘉宾集体备课——幼小教师线上分享——实验园校线下实践”,探索“深挖理论+聚焦实践”的双向研训模式,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提供对话平台,加深同频共振,实现有深度、有质量的对话!
通过共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理清两个学段读写教育在内涵、目标、开展形式等多方面的差异,梳理儿童读写素养发展的阶段和路径,探讨了促进双向衔接的教学策略。通过共同备课和共读,幼小教师普遍更理解两个学段的教育理念与目标,更信任彼此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尤其是对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认识加深了,对进一步加强幼小衔接教育充满了期待。
(二)聚焦热点,解答幼小衔接疑惑
在每一期共读会讨论交流过程中,领读教师会结合当下与该语言领域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现场的观点碰撞。如3-8岁儿童前识字学习核心经验中,幼儿园到底能不能教识字?应该怎样为孩子进入小学的识字学习做好准备?小学的识字要求到底有多高?小学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动力和热情?共读中领读嘉宾不回避问题,直面教育中的两难境地,开诚布公地提出质疑和困惑,碰撞出丰富地实践良方和智慧火花。
对于这些问题,幼儿园和小学的研训员与一线骨干教师澄清了双方教育的边界,例如,幼儿园阶段前识字教育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孩子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和意识,小学方则结合新课标解读小学第一学段中识字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双发达成了共同的教育信念与目标,即不论幼儿园还是小学,语言教育的目标要回归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出发,循序渐进促进儿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三)反响热烈,共绘衔接美好蓝图
每周二晚,共读会通过钉钉群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辐射传播,来自中山市各幼儿园、小学及家长们在线收看,观众反响热烈,对读书会的组织形式、内容、氛围都予以好评和肯定。
线上家长、教师通过问卷留言的方式对此次共读会表达了感想:
“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但在聆听共读会时,也引起了共鸣。不同的学科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通过学习,我认为可以整体规划一年级孩子语言发展培养,促进学科整合,助力孩子成长。因此,我十分喜欢共读会这种分享形式,亲切感满分。”
“读书会的形式很好 ,我喜欢老师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能结合阅读的实践经历叙述,以及遇到的困惑 ,解决的方法等。”
“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共读语言核心经验的方式很好,能帮助读者了解幼儿园阶段语言的核心素养,还能和小学做对比,让幼儿教师更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跨度,在听说读写方面做到有效衔接。”
读书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幼小教师表示,这是中山市前所未有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双向联合专业共读活动,能持续开展两年,极大的推动了全市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幼小衔接意识,推动了幼小衔接观念和方法的转化,真正助推了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四方的协同,实现各方幼小衔接观念、理论、实践的成长。
撰稿:刘鑫鸣、李姝静
一审:陈少芳、巩辉
二审:刘欢桐
三审:洪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