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镇中心幼儿园一直把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放在幼儿园发展的首位,但仍存在教师专业个性需求难满足、园本教研实操性不强等实际问题。并且由于新入职教师多,园内承担的课题任务多,任务重,急切需要新教师快速成长。
一、项目设计思路
基于坦洲镇中心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急切需要在园本教研模式上进行创新,根据调查,坦洲镇中心幼儿园70%以上教师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是资历丰富的“老”教师,有30%是只有3年以下的经验的“新”教师。那么,怎么让“老”教师能发挥所长,“新”教师又可以得到更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于是提出“师徒结对”的教研模式。“师徒结对”方式从字面上解释,指通过确定师徒角色,以师带徒的方式完成技能与知识的传递。“师徒结对”园本教研的具体实践方式为发挥骨干教师的特长优势,学习老教师的成熟经验,为幼儿园内需要教研指导的教师找到“师傅”,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形式,建立师徒帮扶关系,提高教研指导针对性,满足教师个性化培养,从而达到提升园本研修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一)“师徒结对”的教研模式,是解决坦洲镇中心幼儿园园本研究困境的有效途径
“师徒结对”园本教研模式以组建教研小组,增加师徒指导的方式实施开展。
在开学初,根据教师现状制定师徒结对名单和师徒结对协议,结对的师徒在本学期的园本教研内容中选择一项作为研究项目。除此之外,有经验教师组成师傅团,青年教师组成徒弟团。教研活动分为指导与实践两个阶段,指导阶段由师傅教师主讲,讲解内容一般为理论知识,徒弟团教师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实践阶段,师傅教师与徒弟教师采取自由结对的方式形成师徒帮扶关系,以针对性指导解决徒弟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师徒结对”园本教研通过“小组学习+精准指导”、“理论+实践”的方式极大地提升园本研修的有效性。
(二)“师徒结对”的教研模式,是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准措施
第一、规范师徒指导,改善教研指导质量。“师徒结对”园本教研对师徒结对指导行为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师傅与徒弟在教研活动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标准统一的教研活动及指导流程,以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保障教师得到高质量教研指导。第二、兼顾教师个性发展与实践培养,还原教师成长需求。基于不同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不同,教师的教研需求也必然呈现极大的个性化差异,其中教育组织技巧与教学实践能力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差异的内容。“师徒结对”园本教研采用师带徒、手把手教的培养方式,方便指导教师及时全面地发现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深入教育实践情景指导的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成功经验,展示实操能力,多角度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二、项目实施路径
(一)制定教研计划
教研计划是在开展每次教研活动中,组织者在组织教研活动的设计,对教研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教研计划的制定具体包括:确定教研目标、提出教研内容、统筹教研资源、形成教研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师傅和徒弟的双向合作,可以到达园内重视教研管理者、教师共同参与目的。首先,师傅要根据需求与徒弟共同制定教研目标,保证教研目标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而后,了解教研教师的实际需求,在园长、教研组长或者是专家的分析和帮助下选取合适的研修内容。接着师徒代表共同讨论研修活动中所需研修资源,例如:场地、设备、师资、开展形式、时长等因素。最后,综合以上分析和讨论,形成初步教研计划,上交后与园长、教研组长对教研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微调,最终形成科学规范、切实满足教师需求的园本教研计划。
(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教研计划公布后,依据不同的教研内容形成本学期预计完成的教研项目,确定各教研项目的预计开展时间及顺序。依照幼儿园的教研制度,每两周组织一次全园教研、每周进行一次小团队教研。幼儿园组织召开师傅团遴选会议,以自荐、他荐或园长任命的方式确定具体教研项目的“师傅团”成员。师傅团队的成员须在该教研内容领域有一定的成就或经验,每个项目中师傅团的人数不少于2人。参与教研项目的教师以自主报名的方式按需选择想要参与的教研项目,报名教研项目的教师自动组成徒弟团队,配合师傅团队完成研修前准备工作,共同开展好教研活动。教师团与徒弟团共同组成教研小组,教研小组成员之间呈现互帮互助、和谐平等、亦师亦友的关系。
根据教研要求,师傅团主讲人要在第一阶段向徒弟团进行经验分享,把师傅团中的个人特色与专业能力向徒弟们进行展示。第二阶段是徒弟团的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师傅团请教。第三阶段师傅带领徒弟实地组织一次教研活动作为考核。在组织教研活动过程中,带教师傅要与徒弟一起设计教研活动方案,一起策划与组织教研活动过程,查阅与教研问题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教研过程中的情况,做好分析与整理。例如在坦洲镇中心幼儿园开展的乐高积木建构教研活动中,由“师傅团”和“徒弟团”组成的教研小组,带领大家对积木建构的实施进行深入教研。“师傅团”是由从小班到大班都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小组成员组织,而“徒弟团”则是没有接触过乐高积木建构的老师参与。在这个师徒结对中,师傅团通过手把手教,还利用之前积累的教研经验,对徒弟们传经送宝,徒弟们则表示这种教研效果比以往的都要好,因为向师傅请教是一件非常简单而幸福的事情,不会感到害羞难为情,而且学习到的内容会更实用更丰富。
(三)实施反馈与评价
“师徒结对”园本教研模式的评价流程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评价体系的运行流程,分别是选取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内容、决定评价方式以及把握反馈作用,另一部分是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的内容构建。首先,确定教研活动的评价对象,根据教研主体种类可分为:师傅团、徒弟团、教研团队;其次,对评价的内容项目进行梳理,根据评价内容选取合适的评价方式;最终,形成适合的评价标准。如此形成的评价标准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区别于传统固定单一的评价标准,更能科学准确的评估园本教研的现状。同时,完善的评价标准更能体现教研主体的监督职责,有助于规范、优化教研过程,客观评估教研效果,检验教研质量的作用,达到以评促进的效果,保障“师徒结对”园本研修模式长久持续发展。
三、项目实施成效
(一)提高新老教师的教研能力
“师徒结对”教研新模式在日常开展过程中重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提高科研意识。在此鼓励教师将教研活动中遇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申报,形成课题,深入研究。同时对自己的经验要做到多总结多提炼,养成愿意钻研、善于钻研、敢于钻研的科研精神。教师是参与“师徒结对”园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力量。在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同教师所具有的职责也不同。比如: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师徒结对”园本教研模式具有多重身份,既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担任着设计教研方案、指导年轻教师等任务,是研修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在这一过程中年轻教师更多的扮演学习者角色,获得老教师的精准指导。而在前沿教育资讯或专业化理论领域年轻教师或可给予老教师一定的帮助,实现从学习者到指导者的角色转换。可见在“师徒结对”研修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与职责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名教师都有机会成为“管理者”或是“学习者”,这样有利于发挥每一名教师的聪明才智,教师间逐渐形成平等共进的专业成长氛围,同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二)提升幼儿园管理层面对教研的把控
“师徒结对”园本教研模式要求幼儿园不仅要提供适合的教研场地和资源,同时还应保障教研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与实施的高质量。在幼儿园层面,首先成立“师徒结对”园本教研模式的专管小组,明确教研管理小组的负责人及权责,细化管理小组成员的管理职责和具体内容,确保教研活动按计划开展。其次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园本研修开展流程,保障“师徒结对”园本教研模式的顺利实施。最后重视评价反馈,提倡合理奖励,促进“师徒结对”园本教研不断完善与发展。通过“师徒结对”教研模式的创设,在幼儿园层面不仅减少了开展教研活动的压力,也不再是由管理者主导一贯式的教研模式,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下放权力到老师处,让老师互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撰稿:郝利君
一审:周朝华,巩辉
二审:周勇
三审:洪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