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tle}}

    {{dh}}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资讯 > 中心动态 > 详情

【中山师说·青椒风采】文政:以艺术滋养审美人格

2025-06-30 06:26 浏览次数:13

本栏目是中山市第二届青年教师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风采展示栏目,旨在传递价值,弘扬正能量,激励共成长。本期主人公:中山市桂山中学文政老师。

文政,香港理工大学文学硕士,中山市桂山中学美术科组长,高中美术高级教师,工艺美术师。文政老师自2008年踏上教育讲台以来,始终以“视觉素养”为根基,构建“审美人格”的三维育人体系,将美育融入学生的成长基因。十六年间,他不仅是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中山市青年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更以多重身份活跃于教育界与艺术界——广东省教育厅“本科美育名师工作室(传统技艺)”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外聘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考研究会美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漆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山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家……他用专业与热忱诠释着“美育育人”的深刻内涵。

育人如绘的三重进阶

文老师以“感知力-判断力-创造力”为核心,构建美育进阶路径,形成“课堂-活动-实践”三维联动模式。其一,感知力培育:通过生活化课堂设计,将艺术元素融入日常。如在中山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项目中,学生以漆艺技法重塑文化长廊,作品《中山纪念堂》《童趣》等获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其二,判断力提升:开足高中美术鉴赏模块,引导学生以批判性思维解析作品。如指导学生创作《梦想家园》作品,获广东省教育厅“我的中国梦”中小学主题教育活动绘画类活动二等奖、“致祖国母亲的一封信——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书信文化系列活动(绘画类)二等奖等。其三,创造力激发:策展模拟、跨学科合作等项目制学习成为常态。其艺术班学生自主策划“漆彩青春”微型艺术作品展,从创作到策展全程主导,多幅作品入选省、市中小学艺术类展演活动。

他任艺术班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多次获评校“文明标兵班”,每届都大幅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重点指标。辅导近百名学生斩获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顶尖院校合格证;多人考入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意大利米兰设计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指导学生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活动获国家级奖项10余人次(含教育部一等奖2项),省级奖项20余人次(含一等奖5项),市级奖项40余人次,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多次。

传统与现代的美育交响

文老师始终走在教育创新的前沿:他推行“双主体课堂”改革,通过策展模拟、跨媒介合作等项目,将知识传授升级为价值共创。典型案例是漆艺模块课的“微型艺术展”,学生自主完成创作、策展、艺术评论全流程,在角色实践中深度理解艺术生态,该模式已形成可复制的校本课程模板。

他主持省级课题《中山醉龙文化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将本土非遗与美术课堂结合,探索文化传承与核心素养的双向赋能。参与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以信息技术推动高中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实践研究》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数智赋能与五育融合》,推动AI、VR等技术融入美术教学,构建“数字艺术+传统技艺”双轨课程,激发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策划“非遗工作室-校园-社区”联动项目,通过参与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传统工艺公共实训中心与非遗工作室为平台的教学转化机制——以漆工艺为例》,带领学生用艺术服务社会,以艺术表达家国情怀。

教学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文老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艺术践行者。文老师以漆画为媒介传递东方美学:十六年来创作的艺术作品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展览30余次。其中漆画作品《锁》获全国“华彩漆韵委员漆画邀请展”金奖,美术作品《丝路淳缘》获广东省教育厅“第二届广东省美术教师作品展”一等奖,评论家称其“以抽象语言重构丝路精神”。文老师的艺术作品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青海、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德国、韩国、新加坡、尼泊尔等城市国家展出,且被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学习强国、南方日报、大湾区时报、中山日报、美术报等权威媒体进行过报道。

他是中山市“文化兴城”重点工程项目——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大堂大型壁画《风起伶仃洋》主创成员之一(中山市唯一作者),该项目现为广东省馆校合作示范项目。该项目壁画面积现为全国第二、广东省第一大,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题字。

他现为广东省教育厅“本科美育名师工作室(传统技艺)”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兼职教师,中山市漆画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中山创作基地”负责人,历届“三乡镇成人美术公益班”班主任和导师;为市民提供免费文艺辅导,开设公开课、讲座等。

他承接和参与策划省、市、县级“百千万工程”建设活动20多次,同时作为中山市“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者为中山市文艺事业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美育初心的十六年守望

“美术教育是点亮心灯的过程。”他深耕“视觉素养”十六载,让美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从个体成长辐射到文化传承。正如他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美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所言,教育者需“推动教学研究、提升学术交流,为美术教育注入文化底蕴”。他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写成论文和专著供大家参考,期间主编校本教材《高中美术有效教学探究》,将6.5万字学术思考转化为教学实践;开发的软著《漆器制作过程模拟与仿真软件V1.0》《美术表现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与评价平台V1.0》获国家版权局认证;撰写论文《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浅论》《中学美术教育应更多关注青少年人格的发展》,获教育部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广东教育》(综合)、《美术文献》《高考》《基础教育参考》等学术期刊发表。

从三尺讲台到国际展厅,从育人体系到文化传承,文政老师以“视觉素养”为舟,载学生驶向“审美人格”的彼岸。他的实践证明,美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精神的滋养;不仅是个体的成长,更是时代的回响。

b0de9d756d0cfb72724e89acd3f54595.jpg

f112f30f3dafd4d801e02650f7ac901d.jpg34de05cbc50ca8652819f490f67d3bd8.jpgba252f8393e99b9433980806e02d7d97.jpg6472d3ee6250425969296918601cf78f.jpg8d526d5f3e0f9d82850db25f58f546b2.jpg撰稿:文政

摄影:李阳

一审:陈少芳,巩辉

二审:刘欢桐

三审:洪世林

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