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中山市直属学校后备校长们在市教体局王志红副局长的带领下,走进一所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简称:南京师大附中),探秘名校成长之路。
走进南京师大附中校园,绿树林荫,郁郁葱葱,亭台湖泊,小桥楼阁,民国建筑与当代建筑交辉相映,学校文化呈现典雅、精致、气派。中山后备校长班学员纷纷驻足拍照,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探寻校园文化之道,从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中寻找名校的基因密码。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著名的百年老校,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重点中学、ISC国际学校联盟成员学校、上世纪60年代列为教育部教改全国三座试点学校之一。学校的校训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校友中有巴金、胡风、严济慈、袁隆平、刘永坦、邓中翰等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有57位院士、30多位将军以及海内外数以万计的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的校友。
此次参观南京师大附中受到了葛军校长的热情欢迎,葛军校长是南京师大附中校长、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葛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办学思考。当谈到学校办学时,他认为学校教育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细心耕耘;学校管理要做到规范、精细,从底线思维、多角度思考、自我反思的方式,以最优成长定律培养人才发展。葛校长的讲话简约有力,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学校办学不在于热闹繁杂、求新求异,而在于大道至简,抱朴守拙。随后,南京师大附中的杨军主任向大家作了以“双新背景下教学思考与行动”为主题的讲座。他从“教育是社会的风口”谈到教育的“大变局”以及社会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生态和学习场已经发生改变,他认为要从深耕“生本课堂”、重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层次性、启动教学动能等方面全面赋能学校的教育教学,创造学生发展的最大增值点。杨军主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对教育教学的精准诊断,让我们深深叹服。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无论教育时代如何变化,把握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随着南京气温的飙升,中山校长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根据课程安排,下午迎来了专家严华银教授的精彩讲座。严华银教授是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培训”专家工作组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国培计划”培训专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研制组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作江苏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第二师范大学教授。严教授以“走向2050,‘科技为王’时代的教育转型”为主题,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当前教育的大背景,谈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实行高品质教育的必然性”。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应该随之发生转型。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云平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给当下的生活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现场研讨中,严教授引用热点教育事件和真实案例,向在场学员们呈现它们背后隐藏的深意,现场讨论激烈,课堂互动热烈,学习氛围浓烈,精彩纷呈。面对未来的教育形态,严教授与学员一起展望未来,希望后备校长们要做未来教育的课程设计师、校园文化引领者、教师专业发展导航人、教育思想家。严教授的分享,深入浅出,高屋建瓴,让每一位校长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校长,作为新时代的学校,我们要学会改变,学会转型——“千万条涓涓细流的改变,终将改变大海的模样。”
满眼生机转为钧,行思坐想日争新。教育需要更新理念,更需要思行并重,向下扎根,向上成长,我们将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努力成为中山教育教学的践行者、引领者,勇挑新时代教育赋予的历史使命。
撰稿:徐璇
图片:宋中华
一审:李泳绮,巩辉
二审:徐莹
三审:洪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