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大信学校是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于2006年创办,学校占地面积55亩,现有5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0多人,教职员工220人。大信学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现代化学校”为办学宗旨,坚持“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以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大信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打造一所“有情怀、有温度、有品位、有特色,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名校。
一、做好规划 抓全面管理
学校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聘请特级教师、名教师等组成专家团队,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以五年为一周期,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校本研修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校长冯冠祥团结领导班子,做好规划 抓全面管理,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互听互评常态课、青年教师过关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班主任论坛、最佳团队展示、读书分享会、大家讲坛等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二、多方合作 促研修成效
1.校内合作
学校为推进小学初中知识点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学科教师开展联合研讨活动。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开展小初衔接研讨,增强小学、初中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和进阶性;为促进各学科融合,鼓励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如信息科技、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勇于创新,通过电影这一新课标主题将三个学科融合在一起,以原始电影机为载体,一一剖析相关学科的知识,增强多学科融合教学研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学子。
2.校际合作
在市教研室和市教师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大信学校与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骨干教师携手开展研修培训活动。陈善燕老师执教主题班会课《有自由真好》,崔士强主任作题为《学校特色班级建设经验分享》的专题讲座。区域间、校际间的校本研修增强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教师综合素养。学校联合广东省何一兰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石岐街道科学教师标本制作研讨活动,提升了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与深圳龙岗区龙城小学、佛山市顺德区桂畔小学合作,开展三校联合研修活动,提高了美术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东区街道举行《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联合教研活动,提高了音乐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锻造团队 展教研特色
为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学校各学科教师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展现学科教研特色。
1.语文学科教师采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教学策略。如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识字”,传承汉字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吟诵教学法”,学校成为吟诵实验学校;在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比赛中,《百家姓》获市二等奖,《短枝中的长相思》获石岐街道一等奖,学校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学校。
2.数学学科教师坚持理念先行,以新课标为引领,各年级备课组开展专题研讨。针对新课标“新在哪里”“如何实施”等问题展开新旧课标对比的交流分享活动。如:优秀教学经验分享、课堂评价方式经验分享、论文写作经验分享、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经验分享等,提升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英语学科教师以计划性和执行力见长,精心规划每周的教研活动主题,涵盖名师课例研讨、互听互评教学提升、外出培训交流、优秀英语论文研读、中考模拟试题训练、常规作业质量检查等方面,确保每次教研活动都能精准对接教学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为学生高效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音乐学科教师发挥专业所长,编写《走进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走进西洋管弦乐队》《唱响音乐课堂》《舞动音乐课堂》《玩转数字音乐创编》《学吹口风琴》《学吹竖笛》等音乐校本教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课题《多媒体画面对小学生音乐感受影响的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课题《基于数字化的小学音乐创编课程开发与实践》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
5.美术学科教师凸显陶艺、剪纸技艺,编写了陶艺特色校本教材《童彩陶趣》,课程分继承发展——知陶艺历史、心灵手巧——学陶艺技艺、素养提升——赏陶艺作品等三个板块,每个板块由若干节实操课例和微课组成;课题《探索学生陶板作品与校园文化环境的结合》《学生陶板作品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实践》成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和广东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并顺利结题;省级课题《小学剪纸作品展示的探究与实践》顺利结题,美术课《山海经奇想》成为广东省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示范课例。
6.体育学科教师发挥体育专业特长,每周坚持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大力推动学生的体能测试和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维护好校园体育设施,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举办具有校园特色的高质量体育赛事,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如:开展体育节活动,举办学校运动会、举办“校长杯”学生足球和篮球比赛等。
7.劳动学科教师贯彻劳动教育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热爱劳动,做好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如在校园天空农场,同学们利用劳动课、综合实践课种植各种蔬菜,从中了解蔬菜种类、生长特性、营养价值等知识,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亲身体会到种植的乐趣。
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先进集体、全国民办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等国家级、省级荣誉60多项,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山市民办中小学规范达标和品牌提升“五星级学校”。
撰稿:邱雄兵
摄影:卢俊妍
一审:陈雁玲,巩辉
二审:周勇
三审:洪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