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tle}}

    {{dh}}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资讯 > 中心动态 > 详情

褚宏启教授开讲核心素养,为中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9-08 01:42 浏览次数:60

93日下午,由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第200期中山市“名家讲坛”在市教师发展中心102课室举行,特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以“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市直属学校后备校级领导、各镇街教育管理者等1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学术盛会。讲座由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欢桐主持。

褚宏启教授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与新课标要求,从“精准理解核心素养”“扎实培育核心素养”“引导教师以现实主义态度培育核心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核心素养内涵解读中,褚宏启教授直指当前教育“分数挂帅”“片面发展”痛点,提出核心素养是“面向21世纪挑战、覆盖全体国民、超越职业界限的高阶行为能力”,本质是“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统整与超越”。他创新性地将核心素养凝练为两大“超级素养”——代表创新能力的“聪明的脑”与代表合作能力的“温暖的心”。从中考、高考的“会做题”,到职场晋升的“会创新、善合作”,这两大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与向上流动的关键,更是国家应对国际竞争、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支撑。

针对“如何培育核心素养”这一实践难题,褚宏启教授从课程、教学、评价三方面给出具体路径。课程内容围绕核心素养优化结构,避免“五育并举摊大饼”,提高内容与目标的契合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与个性化选择,同时积极探索并慎重推进大单元教学。教学方式应兼顾“传统与创新”,既重视记忆、练习等基础方法,也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高阶思维,同时明确跨学科教学需聚焦“解决真实问题”核心目标。评价改革则要突破“分科知识考查”局限,转向“核心素养观测”,重构“好学生”标准,不仅看成绩与“听话”,更看“能创新、善合作”,通过外显行为评估学生创新、合作等能力。

在“引导教师以现实主义态度推进实践”方面,褚宏启教授认为教师需处理好五组关键关系:一是知识与素养的关系,明确素养包含知识,夯实基础是前提;二是记忆与创新的关系,记忆是创新的基础条件;三是单科与跨学科教学的关系,明确90%的单科教学是知识积累主阵地,10%的跨学科教学是能力突破补充。褚宏启教授以“灯韵课程”“自动浇花器项目学习”等案例,生动展示跨学科教学与单科知识融合的实践路径,为教师提供了可参考、可落地的操作样本;四是传统教法与新式教法的关系,坚持教无定法、因材施教;五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深度学习。

本次讲座以“现场+直播”形式举行,讲座后线上和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管理干部如何在教育管理中推动核心素养落地、学生减负等问题,褚宏启教授逐一细致解答。褚宏启教授的解答既贴合理论逻辑,又紧扣中小学教育实际,让在场管理者深受启发,不仅深化了中山教育工作者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更明确了从“培养什么人”到“怎样培养人”的实践方向。

未来,中山市“名家讲坛”将继续坚守初心、创新形式,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专业成长等核心议题,邀请更多领域顶尖专家,为中山教育人带来更多元、更深入、更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育中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a9f1ab70941d5a64b51f079a2384689d.pnge81cfade38624c66c8b6c87aeae4e93d.png8275dddcf4c5bd3450d36345ba3214e5.pngb892836cf654845b1d54f62085fb14d0.jpge4782242e1b0cbdb2f1e95a9ed65293f.png撰稿:夏雪景

一审:李泳绮,巩辉

二审:周锦连

三审:洪世林


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