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由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导、陈雁玲老师编著的《赋能教师:校本研修的智慧与实践》一书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同时是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的第三本,丛书主编洪世林。本书系统总结了中山市在校本研修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理论引领、案例示范和持续反思,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山经验”。
理论引领:五维模型赋能教师发展
本书基于中山市多年校本研修实践,提出了“资源赋能、成长赋能、情感赋能、社会赋能、创新赋能”的五维模型,构建了从个体到系统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政策保障、技术支持和区域协同解决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如何以课例研究、个性化成长规划和专家引领推动教师能力升级;如何通过心理关怀、团队文化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这一模型不仅为校本研修提供了科学框架,也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注入了新活力。
实践样本:22个示范案例的多元路径
书中精选了中山市22所学校的校本研修案例,涵盖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及中职教育等多个学段。例如:
·中山市小榄镇明德中心幼儿园通过“对话”理念引领园本研修创新实践,解决教师交流壁垒、教研单一等问题,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
·中山市实验小学通过“精准三步走”策略,分层助推教师成长;
·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以“数智课程”驱动趣味化研修,实现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中山市桂山中学创新“师友制”模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教师自主发展。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行动,为不同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个性化方案。
持续深化:从反思到高质量发展的闭环
本书还反思了五维模型在实践中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例如,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资源精准匹配,依托跨学科项目学习推动研修成果转化,建立动态评价机制确保研修实效。这些思考为校本研修的持续优化指明了方向。
丛书主编寄语
校本研修的核心是“赋能”——让教师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本书既是中山经验的总结,也是向全国教育同仁发出的邀请:让我们共同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更多可能。
读者推荐
·教育管理者:获取区域教师发展的系统化设计思路;
·学校领导者:学习如何构建校本研修的特色路径;
·一线教师:发现适合自身成长的具体策略与实践工具。
关注“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校本研修案例
一审:陈雁玲,巩辉
二审:周勇
三审:洪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