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由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市教师发展中心、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市教育技术中心联合承办的中山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开班暨第201期教育名家讲坛,在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遂贤厅举行。中山市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术俊出席并发表动员讲话,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穆肃教授主讲首场主题报告。全市105名遴选产生的“种子教师”及各镇街校(园)项目联络人共同见证了“AI强师”引擎的点火仪式。
活动发言
“你们是推动中山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未来教育变革的先锋。”姜术俊以“引领者、践行者、探索者、共建者”四个关键词激励学员,强调要带着使命学习、带着问题实践、带着成果回归,探索出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山路径”,留下课堂变革的“中山经验”,书写惠及学生的“中山答案”。
种子教师代表、中山纪念中学易锡添老师在现场分享了“本领恐慌”与“火种使命”的感悟——“技术迭代迅速,育人责任重大,正因如此,我们更需以空杯心态加速成长,将今日点燃的星火带回每一所学校。”
活动内容
姜术俊向穆肃教授颁发了特聘专家聘书,市教育技术中心孙仲廉主任献上鲜花;随后,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吴祥明主任、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欢桐共同为“中山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指导专家团队”的12名成员颁发了聘书。现场掌声不断,全体领导、专家与105位种子教师合影留念,定格了中山AI教育剪影上的“关键帧”。
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两素养一纲要”核心起草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穆肃教授带来了题为《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与实施——提升素养、赋能未来》的主旨报告,从政策解读、课程框架到落地案例,为全体学员描绘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广东路径”。
当日下午,首场学段专场培训在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同步启动。项目专家组成员东区朗晴小学许明伟老师为小学学段的种子教师开展题为《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工作坊实操。
在许老师的指导下,基于KittenBlock图形化平台完成了“物体识别、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三大课例实操,并通过可视化神经网络模块“看见”了机器学习的全过程。参训教师表示“过瘾”:“第一次将卷积网络‘玩’成积木,终于明白了AI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同时,许老师结合他多年的教研经验和大家一同探讨了小学阶段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的方向和目标,他提出,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避免陷入纯粹的技术教学误区。涵盖理论探讨、课例实操及素养提升,作为种子教师线下实操培训的首场,效果显著。
本轮培养计划将采用“市级统筹、分层递进、线上线下混合”的模式推进,三年内完成规定学时的全员研修工作,研修对象覆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信息科技教师。按计划,中山将在人才梯队建设、课例孵化、典型基地校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山智慧”。










图文:徐成刚
一审:倪唯蓉
二审:林书兵、巩辉
三审:刘欢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