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东区柏苑中心小学1989年创办,校园占地10.5亩,建筑面积6923平方米,现有35个教学班,1774名学生,93名教师,是东区街道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一所公办小学。学校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旨在探寻立足校情、适合教师的校本研修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一、加强整体规划,明确研修目标
学校制定了《东区柏苑中心小学教师发展规划》和《东区柏苑中心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管理制度》,学校以“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建设学习型组织,强化教育理念与师德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总目标,以主题教研为抓手,以品牌项目为特色,以线上线下融合教研为途径,以科研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
二、完善条件保障,夯实基础支撑
学校为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从管理、硬件、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学校组建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采用“校长负责制”管理方法,由邓丽萍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学科分管行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各学科根据校本研修总方案制定学科研修计划,在校本研修工作推进过程中,学校各部门协作,整体上形成“六有”的工作要求:整体架构有规划,工作职责有分工,研修时间有规定,研修内容有编排,设施器材有保证,实施监督有落实。学校综合协调各类资源,形成合作共建机制,加大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实力度,推动形成学校统一领导、教师协同推进、学科各负其责、全校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同时,学校配有研修室、录播室、会议室等专用场室,和高质量的录播系统和广播系统;学校有一体机40余台,爱种子教学设备28套,用于开展日常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专项活动的开展,方便教师开展所需的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每学年投入充足资金,用于开展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和所需环境、场室及设备等。
三、精选研修内容,深耕主题教研
在校本研修内容选取方面,从广泛的教育资源中筛选出最契合教学需求、最具前瞻视角的研修内容,不仅强调时效性与实用性,更注重深度与广度的紧密结合,旨在通过优化研修材料的内在价值,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与专业潜能,全方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
各学科深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融入和落地,如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英语学科的实践应用与跨文化交际,综合实践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等。各学科围绕这些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些核心议题,各学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式教研活动。
四、创新研修方式,开创多元载体
柏苑中心小学打破传统教师研修培训的局限,丰富研修环境,激发教师学习动力与创造力。教师研修采用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将网络平台与线下研讨会、工作坊相结合,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通道,让教师根据自身时间安排自主学习的同时,享受面对面交流的深度互动。
五、深化学科研修,铸造特色品牌
柏苑中心小学各学科的研修特色呈现了“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语文学科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非遗进校园项目、传统文化项目特色明显;数学学科围绕“提质量、增素养、促发展”的发展路线,开展“两阅读+两实践”学习和践行新课标方式,给予新教师成长“四支撑”,提供新教师实践课“三改进”,融合“三学”师徒结对分享,开展教师学习共同体“七备”活动,基于“四共”支持“数学课后公益直播课堂”,以“智能”为基点,开展学生数学智能竞赛,融合“爱种子”,赋能数学课堂等科组品牌特色,力争提质增效、促进师生核心素养共发展;音乐科组以柯达伊教学法为抓手,探索学生学、唱、演区块化成长路径,“小柏树”合唱团品牌特色突出,唱响大湾区;美术学科深入挖掘纸艺特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围绕课题沙岗墟大单元美术教学,多次开展研讨课例,开发了系列单元课例:《穿越千年聚焦经典——聊墟》《市井烟火众生百态——画墟》《趁墟时光手作寄情——趁墟》等。
科信科组作为优势学科,开设了各类特色辅导课程,如编程、未来科学家、电子制作、小小科学家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的科技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市重点课题《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学校以“工作室”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开展三级联动校本研修活动效果显著,成立广东省李余仙名师工作室、广东省张黎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广东省粤派名师杨汉兵工作坊等,召集省内外教师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
此外,作为“中山市爱种子优秀示范学校”,学校全面开展和推进“爱种子”特色项目。全校28个班级为“爱种子”教学实验班级,教师在常态化教学中,积极运用爱种子教学系统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开展课题探索,驱动教育创新
柏苑中心小学在研的课题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跨区域小学英语教研共同体建设》《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精准测评的实践研究》《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的路径探索》《中山非遗主题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多元共学”模式探索》四个省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和七个区级等课题。
七、辐射示范引领,促进区域共享
作为中山市教师发展示范学校,东区柏苑中心小学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进行校本研修资源共享,促进行业共研共进。学校主动承接省、市、区级培训涵盖多个层次和领域。近年来先后承担贵州省名校长交流与研讨活动,广东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活动,内蒙古包头市科学管理高级研修班跟岗实践等活动。同时,学校一批骨干教师前往省、市帮扶支教,协助开展教研活动等,赵郭皓、向芳艳、陈宇亮、郑乐韵、邓慧等人表现突出。
八、收获丰硕成果,彰显研修实效
扎实的努力,换来了喜人的成果。东区柏苑中心小学先后获评广东省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示范学校,中山市教师发展示范学校,中山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第一批试点学校,中山市“爱种子”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优秀学校,中山市融合教育示范学校,中山市智慧教育专项项目学校,中山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中山市创客教育实验学校等。学校名师荟萃,多人获评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中山市学科带头人、中山市青年教师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中山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教师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与活力。
撰稿:向芳艳
一审:陈雁玲,巩辉
二审:周勇
三审:洪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