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
从字里行间感受阅读的欢愉
用它抚慰心灵
用它与智慧对话
本栏目是中山市青年教师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读书分享栏目,旨在传递价值,分享智慧,助力成长。中山市杨仙逸中学的许纯丽老师,她分享的篇目是《真悟·善察·美育——读杨斌老师
真悟·善察·美育
——读杨斌老师《从语文之美到教育美学》有感
中山市杨仙逸中学 许纯丽
杨斌老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主张挖掘语文本体中的情感因素,给学生以知识生成、能力形成、精神养成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发现和感受语文之美。读杨斌老师的《从语文之美到教育美学》,字里行间,仿若清爽纯粹的语文春风消融冰霜苦寒、残雪余霾,也好似澄澈明净的春水涌动着汩汩活力、润泽着百态万物,让人看见了语文人的纯真追求,体会到语文人的思想智慧,感受着语文教育的纯洁美好。
真悟,真正理性省视自己的语文教学,体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杨老师是一位有“悟”性的教师,在他丰厚的人生经历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保持着学习与思考的常态,在其中领悟语文教学之道。杨老师在向同事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悟到了“努力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教学境界,教学中总是力求……领悟语言的魅力”,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开始萌芽。他在阅读名家李泽厚论著的过程中,在阅读中学习并思考,悟到了“从审美视角去透视教育教学问题”,从一个个小小的语文教学点开始教研,不断深发与拓展,探索出了语文美育之路。在探索的过程中,杨老师也不断向语文教学前辈及现代教育的众多学者学习,如叶圣陶、朱自清、申小龙、钱梦龙、于漪等,悟到了“语文美育,应该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观念,它会影响你指导你……”杨老师在学习中不断研磨与思考,浸润在语言文字的溪流中,倾听与揣摩同事在教育教学中的“声音”,体悟名家学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与学习中的体会结合起来,融通思考,理性省视,真诚求知与悟道。这也是告诉我们,要成为好的语文教师,要真正静下心来,反思与省察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要阅读与思考,倾听语言文字中的声音,感受语言文字中的蕴味,内化语言文字中的思想,于实践中检验与调整,获得新的收获与新的成长。
善察,善于观察、倾听与捕捉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变化,让学生有发现的愉悦、创造的快乐、成功的体验。
杨老师分别举了小说、散文、诗歌、文言文等教学案例,他总结道:“并不是每一处‘发现’都能带来学生的‘惊喜’和‘激动’……我的体会是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所谓‘一发’是指具体细微之处。”杨老师所说的“全身”,是要让学生产生情感、思想和心智的升华,达到“熔知识、能力、情感陶冶为一炉”的综合目标。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这些能力的达成基本都涉及高阶思维与学科核心素养,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实现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窥探到,杨老师应该还是位优秀“捕手”,善于观察与倾听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从中捕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示学生探索的那“一发”;善于观察与倾听学生的成长,知晓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已经到达哪里、能够去到哪里,捕捉学生在课堂变化的细节,适切地予以引导与激趣,使学生的“全身”动起来;善于观察与倾听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变化,捕捉规律,进行总结,为学生在学习中的发现与创造提供合适的支架,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咀嚼、鉴赏中训练思维、涵养情感。也就是说,语文教师要有教育的本真之心与守正之心,要形成教育教学的艺术与技术,善于研究教材、善于观察学生、善于捕捉各种细节变化、善于选择教学内容、善于随机应变地运用教学策略,真正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发现的愉悦、创造的快乐、成功的体验。
美育,探索与体现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美育精神与原则,发现语文之美、感受学习之美、体验劳动之美。
正如杨老师提出的:“语文美育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现和感受语文之美。”语文美育,是具有语文性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艺术的创造等,都应围绕“语文”因素,力求体现语文之美,培养语文学习能力。语文美育,是具有人文性的,应该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氛围、意境、情思以及写作者的匠心与思想,体会语言的精神内涵,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与张力。语文美育,也是有其工具性的,主要体现在对语言文字规律和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它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杨老师认为,“从‘语言’入手,却又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再向前走一步,就会触摸到更为具体、更为鲜活、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人文。”总体而言,语文美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品味语言、咀嚼细节、鉴赏技巧等三种路径,让学生反复品味经过作者精心锤炼、凝聚作者匠心与情思的语言,推敲具有深层意味的言语细节,鉴赏不同文体不同风格文章的艺术技巧,体会语言文字作品的多层次内涵,逐渐发现语文之美。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同个体的不同学习个性,重视不同文本的不同教学语境,营造合适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知识生成、能力形成和精神养成的广阔空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美的享受与体验,有吸纳养分与推陈出新的成就感,得以充分感受语文学习过程之美,体验劳动创造之美。
语文教育,是真善美的教育,在把握基本规律与学科本质的基础上,以蕴含丰富涵养的教学内容、带有思维活力的教学策略,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体现对活生生的“人”的教育,使人的心智发展、心灵陶冶、生命延伸,是具有发现之美、学习之美、劳动之美的学科美育。语文教育,在“悟”与“察”之后能更好地实现“育”的效能,是充满智慧又培养智慧、创造智慧的美好过程。杨老师不断提醒我们,要“返璞归真,正本清源”,不理外界浮华喧嚣,不管尘世眼花缭乱。做朴素美好的语文人,要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保持清醒与冷静,保持淡定与执着,保持阅读与思考,在语言文字的涓涓清河中,在语言文字的脉脉长流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分享者简介
许纯丽,女,中共党员,中山市杨仙逸中学语文教师。中山市第二届青年教师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中山市学科带头人、中山市学科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班主任、中山市骨干教师,主持市级课题1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均已结题。近5年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在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如市高中语文学术论文比赛一等奖、市下水作文比赛一等奖等。相信勤能补拙,喜欢阅读与思考,保持谦虚乐观、阳光进取。


撰稿:许纯丽
一审:陈少芳,巩辉
二审:刘欢桐
三审:洪世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