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tle}}

    {{dh}}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资讯 > 中心动态 > 详情

【校本研修典型案例】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德技双修”,培养新时代“工匠之师”

2023-12-18 02:23 浏览次数:1040

以学校整体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统一为原则,以师德和师能培养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名师引领为途径,积极发挥榜样的示范辐射作用,着力培养新时代“工匠之师”。

一、实施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也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质增效、增值赋能的机遇期,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破解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和难点,切实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打造职业教育“工匠之师”。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体系,培养师资队伍“人才库”

学校通过124N协同适性教师发展模式,建构了一套名师引领、分层研修、全面提升的教师研修体系。

构建体系。实施“校企双带头人”“一师一企”“名教师培养”“企业讲师库”“青年教师专班”等五项教师发展提升工程,形成学校教师在职研修体系。

分层研修。对于教龄5年内的教师,建立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9个领域的中职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其他教师则通过教学创新团队及“名教师”系列培养工程进行培养。

全面提升。学校建立了11个教学创新团队,8个校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118名校“名教师”系列培养对象,含名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通过“创新团队+名教师工程+教科研”的项目运作方式,将学校核心工作与教师发展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在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二)标杆榜样,打造师德、师能“摆渡人”

学校教师研修工作专注于师德、师能双线发展,并行培养师德、师能带头人。其中,以彭永红工作室为核心的班主任队伍,和以曾惕惕团队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指导团队连续三年取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和班主任能力大赛国赛大奖6项,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队伍贡献了重大力量。

2014年,彭永红在学校部署下成立了中山市首个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她带领团队建章立制,形成一套校本德育培训机制,培养了一批辐射效能高的班主任骨干,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孵化基地和成长平台。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曾惕惕作为创意设计部部长,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2020年成立校级“曾惕惕名师工作室”,积极助力,培养了一批教学能力高、专业技术强的教师。2021年获评“南粤优秀教师”。2022年8月,赴学校对口帮扶的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专业建设、教学能力大赛指导。

三、成果成效

124N协同适性教师发展模式实施两年以来,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推动了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中山市首批教师发展示范校,在深中两地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上分享经验。

2021-2022年,学校培养省名班主任主持人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中山市名师2人、中山市名班主任1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骨干教师8人、市技术能手4人。教师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4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市教科研成果奖7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立项13个;教师助力企业研发并获专利10余项;近百人通过了高一级的职称评审。

四、经验总结

通过两年建设,学校在教师发展机制建设、实施路径等方面形成了“工作、培训、评价”三结合的教师发展系统。有效开展分层研修,注重按需施训、学用结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校本研修体系。发挥名师和团队的引领协同作用,以竞赛促发展,在实战中检验和提升教学水平。将教师研修工作作为学校变革的内生力量,将学校整体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统一,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高。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力度,建设中职教师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师培养及评价体系,持续开展“三教”改革,推动教师个人与学校整体的协同发展。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一审:张群星
二审:巩辉,周朝华
三审:洪世林


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