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中山市各镇街及学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水平,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于6月10日至14日组织骨干教师赴长沙开展专题培训。本次活动通过“三阶递进”式学习,多方位解锁监测结果应用的实践密码。
正式开始前,教师发展中心李迎香老师精心策划并主持了本次团建活动。通过“破冰报数”“自我介绍”“团队风采展示”“头脑风暴”等趣味环节,成功拉近了学员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和谐融洽的基础。
第一阶:解码市级经验
长沙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一直处于教育评价改革的前沿,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形成了成熟且可推广的经验。
长沙市教育质量测评中心邹良主任以《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数据结果的最大化——应用为王》为题,系统阐述市级应用模式,从外部动力、组织联动、实施路径等维度,全景展示数据驱动教育改进的创新实践。
长沙市教科院副院长章勇聚焦区域应用模式,在《构建监测结果应用体系引领区域教育优质发展》专题讲座中,深入剖析应用瓶颈,提出破解之策,完整呈现“顶层设计—区域推进—校本应用”的实施框架。
第二阶:探访区域样板
长沙市开福区和雨花区充分重视质量监测“体检仪”“助推器”的作用,成为长沙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示范区,并形成了学校校本化的实践应用案例。
第一站走进长沙市开福区长雅中学参观交流,开启《聚焦测评反馈,深植语用素养——基于国测结果的语文学科教学优化与素养提升路径专题活动》。首先,学员们参观特色场馆,并观摩了以“文本探究—思维拓展—素养落地”为教学链条的语文精品课例。随后,开福区教育局总督学毛建高分享开福区国测结果应用“金字塔”层级推进模式与“三三制”应用路径。学校系统介绍了“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为导向,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评价体系”的全链条改革经验。语文学科校本探索成果“三读教学策略”已辐射全区,凸显区域“以测促教”的理念。
第二站聆听长沙市雨花区经验,基教科科长陈俊受邀开展题为《长沙市雨花区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应用案例》的讲座。陈科长介绍了雨花区国家义务教育监测结果应用及区域监测结果应用经验,构建四级解读体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制定量化标准,开展督查通报奖评,以“四有五星”评价标准重塑课堂评价逻辑,形成完整监测闭环。该区基于问题采取多维联动的改进措施,实现“以测促改、以改提质”。
第三站走进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小学交流学习,开启《基于国测结果的美术学科教学优化与素养提升路径专题活动》。学员们参观了以“红色基因”为特色的校园美育文化展,并观摩了以“鉴赏—分析—创作”为教学主线的美术精品课例。学校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开展的“数据解码—学科突围—系统重构”实践,通过环境提质、课程优化、师资赋能等“六维改革”。美术学科聚焦美术监测发现的问题,以“六维协同”创新模式为突破口,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成功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辐射推广。
第三阶:把脉改进方向
湖南师范大学测评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志明教授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效果分析》专题讲座。杨教授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与经验、结果报告和改进建议三个层面做了深度剖析,他通过聚焦学科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结合国内政策要求,为学员在区域、学校层面运用监测结果的研究和实践改进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
此次长沙培训为中山教师带来了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注入强大动力。中山教师带着满满收获回归,将所学转化为实践,开启本地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新篇章,助力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
撰稿:熊欢,张志红
摄影:常家栋
一审:罗强
二审:巩辉
三审:洪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