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与数智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格局。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为中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东区水云轩小学秉持独特的水云文化理念,“水”蕴含润泽万物、灵动多变的精神,“云”象征自由高远、创新无限。在此文化引领下,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推进数智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旨在借助 AI 与数智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智能化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个性化教育服务,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扩大教育信息化成果,构建数字化与智慧型校园。
二、需求调研:精准锚定AI教育方向
(一)设计全面问卷
为精准把握智慧教育建设需求,学校以水云文化的包容细致为指引,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教师,涵盖数智化能力水平、AI应用能力现状、教学资源需求、个性化学习教学策略期望等方面;针对学生,聚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困难及对AI应用在学习的期望等内容。
(二)深度分析数据
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深度挖掘问卷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按AI能力水平和教学需求对教师分类,发现不同教龄、学科、职称的教师在AI素养和应用需求上差异显著。基于此形成全校教师数字画像,清晰呈现教师优势与短板,为个性化培训提供精准依据。
三、构建“AI+术-智-融”培训课程体系:全方位提升教师AI素养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聚焦“术”“智”“融”三大维度,构建“AI+术-智-融”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打造具备AI素养、掌握智能教学方法、善于创新融合的教师队伍,契合水云文化追求创新、全面发展的理念。
(一)“术”——AI技术应用培训模块
1.AI技术基础操作培训
面向全体教师开展AI工具基础培训,如AI绘图工具、智能语音识别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以水云文化灵动特质引导教师灵活运用,让教师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备课、教学素材制作等环节。例如,语文教学中用AI绘图工具为古诗词配画,科学课上绘制实验示意图,英语课上利用智能语音识别软件辅助课堂语音互动与口语练习实时评测。
2.AI技术各学科教学场景应用培训
针对备课、授课、课后辅导等教学场景,介绍适配的AI与数智技术。备课阶段,教师利用AI辅助生成教案,输入关键信息获取教学思路与资源推荐;授课时,借助课堂互动平台实时收集学生反馈数据调整教学节奏;课后,使用智能作业批改系统、学情分析工具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进行专项培训,语文课堂利用AI互动平台实现实时学情反馈,数学课后借助智能辅导系统提供个性化作业推荐与答疑服务。
(二)“智”——智慧教育提升培训模块
1.“AI+五大智慧平台”使用培训
为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立足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粤教翔云平台等五大智慧教育平台,构建系统化、分层式培训体系。通过全员通识培训阐释平台功能架构与核心价值,夯实教师数字素养基础;分学科专题培训,结合学科特点剖析平台在课程资源整合等环节的应用路径;分组定制化培训,依据教师差异提供精准实操指导与场景化案例解析,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助力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2.各平台应用课例研讨培训
为深化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实效,组织全学科智慧平台应用课例研讨培训。各学科依托五大平台,通过“案例剖析—协同研讨—实践优化”的进阶式培训模式,解构平台功能在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路径。培训中,各学科组围绕典型课例分析资源整合策略、教学流程重构方法及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模式,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探索差异化应用方案,通过跨学科经验分享、专家点评指导促进优质课例成果转化,助力教师形成个性化智慧教学范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育人效能。
(三)“融”——学科融合创新培训模块
1.学科融合方法培训
培训教师掌握学科融合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法,将AI、数智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引导教师梳理学科知识联系与能力培养共性,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以水的交融为灵感,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多学科知识方法,如以“环保”为主题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2.融合创新教学案例培训
收集整理国内各学科与AI、数智技术融合的经典教学案例供骨干教师学习,骨干教师组建团队设计并展示融合创新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听课研讨,分析案例各方面并提炼经验方法。鼓励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校本特色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培训团队提供一对一指导,融入水云文化特色,如开发“水云间的科学探索”主题融合课程。
四、创新培训机制: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
(一)领导团队管理架构
学校领导团队管理架构调整为三大协同工作组:分别是数智推进领导组、AI+数智技术组、智慧校园运维组。
数智推进领导组:由校级行政与学科带头人构成,锚定“AI+数智赋能・新质融创”战略方向,统筹制定三年发展路线图并建立动态优化机制,同步构建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激励方案与人工智能覆盖方案。
AI+数智技术组:整合本校信息、科学教师与行业专家资源,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开发与数智技术校本转化,设计覆盖全校的“AI+术—智—融”的教师培训体系,应用常态化技术支撑平台并筹建学校“数智融创”教学资源库。
智慧校园运维组:联动后勤与财务部门,加强智能教学设备的配备,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设施动态监测网络,同步推进智能报修与能源管理应用,保障AI+数智化教学环境的高效运行与持续升级。
(二)教师群体活动网格
教师群体按科组组建“AI数智融创”教学创新工作坊。各工作坊负责人承担目标分解、任务落实与示范引领职责,推动教师完成“AI通识课—融创课程—AI创新工作坊—AI前沿研讨”四阶段任务目标。教师通过参与培训掌握平台工具使用技巧,将AI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如语文利用AI写作辅助系统、数学借助AI数据分析工具、科学运用AI编程模拟实验等,达到领航级的教师加入AI+数智化教师团队,参与实践研究,为团队提供教学策略支持,向领导团队反馈成效并提出优化建议。
五、实施成效
(一)教师能力提升
通过“水云逐智,融创领航”教师培训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师AI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大幅提升。众多教师能熟练运用AI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如,语文教师借助AI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通过AI分析学生写作风格提供针对性指导;数学教师利用智能教学软件设计个性化练习,依据学生答题数据实时调整教学策略;艺术教师运用AI绘图与音乐创作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造力。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互动性增强,学生参与度提升。
(二)学生发展进步
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明显改善。在个性化学习支持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如在基于AI的阅读系统帮助下,学生根据自身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书籍,系统提供阅读分析与建议,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升;科学课上,AI模拟实验让抽象知识直观化,学生理解更深刻,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在各类学科竞赛与测评中表现出色,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将继续深化“水云逐智,融创领航”培训工作,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和机制。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学校交流合作,分享经验成果,共同探索AI教育新模式。另一方面,持续关注AI技术发展,及时将新技术融入培训,如引入生成式AI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以水云文化为灵魂,让AI教育绽放更绚烂光彩,为学生成长和未来奠定基础,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撰稿:刘珺,赵丹丹
一审:倪唯蓉
二审:陈雁玲,巩辉
三审:周锦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