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tle}}

    {{dh}}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资讯 > 中心动态 > 详情

【青椒风采】中山市华侨中学侯贤凤:生活织语润心田,古韵今风育桃李

2024-07-12 11:19 浏览次数:557

他们

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独到的教育思想和成熟的育人理念

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为中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栏目是中山市第二届青年教师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风采展示栏目,旨在传递价值,弘扬正能量,激励共成长。本期主人公:中山市华侨中学侯贤凤老师。f67cc23469879261b03ea68a575bfd1c.jpg

侯贤凤,中共党员,中山市华侨中学初中语文一级教师,硕士学历,2016年投身教育行业,五年班主任经历。作为中山市第二届青年教师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侯老师在七年教育生涯中,指导学生竞赛夺得多项省市级奖项,三度荣获市优秀指导教师。个人在教学比赛中亦表现卓越,摘得市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比赛一等奖及其他赛事的二、三等奖。科研方面,侯老师深入古诗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研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两项课题成功结题获认可,相关教学论文也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她还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如互动课堂教学案例、项目式学习案例,均在市评获奖。侯老师融汇生活与语文,以创新教学法践行新课程精神,强调在文化的沉浸中立德树人。她创造的课堂环境和谐活跃,鼓励个性化发展,全面滋养学生心智,展现出深沉的教育情怀。

生活·文化·创新

织就语文教育的多元画卷

生活织语,语织生活:在字句间绘生活之斑斓

在侯老师看来,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不仅是教学的哲学,更是生活的艺术。她相信,语文的精髓在于其与生活的紧密相连,它不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呼吸,是我们心中情感的共鸣。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案例,她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文化、反思自我,让语文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课例是她将环保理念与语文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她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这不仅仅是一次数据的搜集,更是一次对生活现状的深度触碰。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从数据中洞察社会现象,用逻辑思维构建论点。撰写宣传标语和倡议书,则是将理性的思考转化为感性的表达,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让他们体会到,语文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

《我的语文生活》课例则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们透过这扇窗,看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之美。从寻找街头错别字到赏析广告创意,她将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城市探秘。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保持批判性思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懂得,语文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

《望岳》一课中,她巧妙地将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网络舆情相结合,让经典与时代对话。她没有将杜甫的作品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通过引入网络上对杜甫的不同声音,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了诗词,更学会了如何用现代视角审视古代文学,如何在辩论中捍卫自己的观点,如何用语文的力量去沟通古今,让传统焕发新生。这个课例的成功,不仅证明了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展示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这些生动的课例,她不仅践行着“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教育理念,更是在每一堂课中播种着文化的种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生活,如何用语言去感知世界,影响世界。

f12a780ed71078ceb2520afe7e3ddaa7.jpg

古韵今风,文化润泽:在传统中找寻成长的力量

在侯老师的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灵魂的灯塔,照亮着师生共同前行的道路。她坚信,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石。《反求诸己以修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省”文化之旅》这一课例,正是她这一教育信念的生动实践。她将“省”文化——这一自我反思与修养提升的传统智慧,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在自省中认识自我,在修身中完善自我。此课例荣获市一等奖,不仅是对她教学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上的高度肯定。

在辅导学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赛的过程中,她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导师。她耐心细致地指导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帮助他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作为市级课题的核心成员,她积极投身于“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等课题,旨在探索如何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资料,更为一线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不辞长作岭南人——“跟着苏轼游岭南”研学指南项目式设计案例》这一项目式学习案例的开发,是她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与创新尝试。通过项目式学习,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挖掘苏轼被贬岭南期间所创作的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让传统文化的教育变得生动而深刻。

她以传统文化为轴,将古人的智慧与当下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不仅引领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成长与超越,真正做到了“古韵今风,文化润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促进师生共成长的桥梁。图三.jpg

数字创新,未来教育:在技术与传统间架设桥梁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侯老师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革新力量。她积极探索将现代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可能性,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传统精华与现代科技的智慧教育环境。《史地交融,诗绘黄河——

她深知,技术不应是教学的装饰,而应成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拓宽视野的有效工具。在《深度视域下杜甫群诗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她巧妙利用数字平台,让学生们跨越时空限制,与古人对话,与经典共鸣,这种跨学科、跨媒介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潜能。此外,她还积极参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利用在线平台和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创建互动性强、资源丰富的学习空间。

她的教育实践,是传统与未来的交响,是诗意与科技的协奏。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在古籍与现代信息海洋中遨游,更学会了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用语文的力量锚定自我,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265ebdd3cefef479c8865604535ac571.jpg

在侯老师的课堂上,语文不仅仅是文字与文学的传授,它是生活的镜像,是文化的薪传,也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们学会了用敏锐的目光捕捉生活之美,用深邃的思考探索传统之魅,用现代的视角重塑经典之光,最终,用充满想象与创造力的语言,描绘属于自己的多彩篇章。

撰稿:侯贤凤

一审:陈少芳,巩辉

二审:刘欢桐

三审:洪世林

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