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发展,2023年11月7日,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山市教育技术中心联合举办了“小学科学和数字化实验探究融合课例展示交流活动”。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港口镇教体文旅局刘长路副局长,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刘欢桐副主任,中山市教育技术中心吴宇清副主任,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冯玉生部长、刘建华部长、陈明宏老师出席活动现场,线上线下观看人数累计2000余人。
上午的活动在中山市港口镇中心小学举办,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课例展示、课例点评以及研讨沙龙。
在课例展示环节,中山市刘建华名师工作室、中山市菊城小学刘蕾老师展示课例《水去哪里了》,通过三个探究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水的秘密,强调科学原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迁移应用。中山市黄文华名师工作室、中山市港口镇中心小学李晓珊老师展示课例《声音的强弱》,通过让学生使用分贝仪积极探索不同声音的强弱,并形成小组实验报告,生动地展示了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在课例点评环节,冯玉生部长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均体现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视和培养,突出了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科学实验融合创新,重视基于数据的规律总结和原理探究。同时,也对课例在课堂导入、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在研讨沙龙环节,顾小清教授、刘欢桐副主任、吴宇清副主任、陈明宏老师、李小健校长、刘蕾老师就“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内容包括教育数字化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辨析、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与方法、数字化赋能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方式对比,一线教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的方法,以及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等。本次研讨沙龙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旨在帮助与会者进一步明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思路和方法。
下午的活动在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举办,由顾小清教授主讲专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个要素》。顾教授以“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为例,详细介绍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背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成效等。同时,重点介绍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数据基础、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素养能力。顾教授强调,教师数据素养是核心,要积极开展基于数据的教学诊断和决策。好的教学需要研究,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举。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教育新生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各学校教师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撰稿:崔裕静
一审:巩辉
二审:刘欢桐
三审:洪世林